2025-11-11
2025 年 11 月 7 日中午,365集团图书馆绿海分馆内暖意融融,一场以《福报的秘密》为主题的读书会在此温馨开展。本次读书会由詹玉善老师主持,除了该校众多学子踊跃参与外,还有不少热心市民慕名而来,共同探寻行善求福的人生智慧。为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交流感悟,会前工作人员精心准备了零食与茶点,让整个活动更添温情。
《福报的秘密》一书广泛搜集历代史书、因果典故及劝人向善的故事,旨在引导世人通过行善积累福报,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。詹玉善老师深知书中智慧对不同群体的启发意义,特意挑选了与学生生活、学习及市民日常处世息息相关的几篇文章,带领大家逐篇共读、深入剖析,让抽象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。
读书会伊始,詹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共读第一篇文章 ——《积德的关键是 "积"》。文中提及《了凡四训》作者袁了凡改变命运的故事,袁了凡为报答天地祖宗之德,发誓行善三千条,历经十余年始终坚持不懈,在三千善行圆满后,又立下一万三千件善行的宏愿。詹老师着重强调:“一时行善并非难事,受人感染一起行善也非难事,难的是在漫长岁月中不懈怠、不退失、不怀疑、不停滞。” 这一番话引发了在场学子与市民的深刻思考。建筑消防251班的罗艺星同学率先分享感悟:“确实,做好事需要持之以恒,我们不能轻视任何微小的善行。我加入图书馆志愿者队伍,就是希望在锻炼自己的同时,不断做利他之事,今后我也要以袁了凡先生为榜样,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帮助同学。”幼儿251班的王子彤也表示自己这次加入图书馆志愿者队伍,会不断地笃行,坚持做好每件小事。
随后,詹老师补充分享了袁了凡夫人的贤德故事,让大家对 “积福” 有了更具体的认知。书中记载,袁了凡的夫人为人贤淑,一次她准备为儿子做棉袄,原本家里有丝绵可用,丝绵又轻又暖,可她却坚持要买价格更便宜的棉花做内里。了凡先生不解询问缘由,袁夫人答道:“丝绵价格昂贵,棉花便宜,我想用丝绵多换些棉花,这样就能多做几件棉衣,送给那些没有棉衣过冬的人穿。” 了凡先生听完后十分欣慰,感慨道:“如果能这样做,我们就不用担心咱们孩子将来没有福报了!” 后来,了凡先生的儿子出生后,果然高中进士,印证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道理。
分享完这则故事,詹老师进一步引申:“作为父母,都会替孩子的未来考虑,但真正的爱不是一味给予最好的物质,而是帮孩子积攒福报。有一位大德曾说,有小孩子的家庭,给孩子买玩具不用买新的,给些旧的即可;不仅是玩具,孩子穿的衣服、用的摇篮、摇车等,都可以用旧的,不必追求全新。因为小孩子一生下来,我们不知道他的福报深浅、善根厚薄,即便他有福报,也要慢慢用,不能一下子耗尽。” 詹老师还提到,或许有人会说 “现在都什么年代了,哪里去找那么多旧的”,其实办法很简单,一是可以用亲朋好友淘汰的闲置物品,二是不必什么都买最贵最好的,养成理性消费、适度节俭的习惯,久而久之,福报自然会积攒起来。
听完这段分享,詹老师特意邀请在场参与的市民付女士分享感悟。这位市民妈妈说道:“我家孩子三岁多,作为父母,确实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,不管是玩具、衣服还是日常用品,都想挑贵的、新的买,总觉得这样才算是对孩子好。今天听了袁了凡夫人的故事,又听了詹老师的讲解,我才明白,真正为孩子着想,是要帮他积福,而不是一味满足物质需求。以后我会改变想法,能用旧的物品就尽量用旧的,不再盲目追求新的、贵的,用实际行动给孩子积福,也给孩子树立好榜样。” 她的分享朴实真挚,引发了在场不少学子和其他参与者的共鸣。
接下来,詹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弘一大师的故事。弘一大师曾回忆,儿时父亲请人书写一副大对联挂在大厅抱柱上,上联为 “惜食惜衣,非为惜财缘惜福”。弘一大师自幼受此熏陶,一粒米不敢随意糟践,母亲也常教导他要爱惜衣物,就连一张纸都不能浪费。这则故事让在场同学深受触动,健康管理 251 班的付敏慧同学感慨道:“读完弘一大师的故事,我真正明白了‘惜福’的含义,今后再也不会浪费粮食和衣物了。” 詹老师借此进一步叮嘱同学们:“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买衣服,常常买了却穿不了几次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大家要学会理性消费,不需要的东西坚决不买;去食堂吃饭时,也要根据自己的食量打饭,杜绝剩饭剩菜,因为浪费行为其实是在损耗自己的福报。”在探讨 “惜福” 的过程中,詹老师还特别提到,对父母态度不好同样会损耗福报。这一观点引发了幼儿 241 班童彤同学的强烈共鸣,她分享道:“这篇文章让我深刻意识到,即便在外做到勤俭节约、乐善好施,但如果在家对父母不孝顺,之前积累的福报也会慢慢流失。我曾经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就和妈妈吵架,那段时间学习状态一直很差,现在回想起来,才明白言行举止对自身运势的影响。我们每个人天性本善,只有时刻做到勤俭节约、珍惜一切,才能让福报源源不断。”幼儿241班张伶俐同学也结合自身思考补充道:“我认为每个人的福分都是有限的,不能只靠节俭来积攒。有些人虽然生活节俭,但待人态度恶劣、说话刻薄,对父母也不孝顺,这样一来,节俭攒下的那点福分不仅会流失,原本拥有的福分也会受损。其实,惜福不只是简单的节俭,更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、谈吐举止和做事风格上。如果我们能孝顺父母、待人温和谦和、做事认真负责,即便在开销上没有过度节俭,福报也会自然降临,让生活变得更加富足。”
读书会的最后,詹老师带领大家共读 “不要一边积福一边全漏” 的内容,重点指出 “口业” 是损耗福报的重要因素。“如今网络发达,大家每天接触大量新闻,敲击键盘发表评论十分便捷,但恶口、两舌、绮语、妄语等行为也变得习以为常,很多人不经意间就造下了口业。有些人可能不会天天做缺德事,但难听的话却可能每天都在说,长此以往,在其他方面积累的福报,都会因为不当言论而全部流失。” 詹老师引用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名言 “自古以来,致败者有两种,一是骄傲,二是多言”,劝勉同学们 “嘴下留情,口中积德,千万不要一边积福,一边全漏”。同时,她还结合《弟子规》中的 “话说多,不如少,惟其是,勿佞巧,奸巧语,秽污词,市井气,切戒之,见未真,勿轻言,知未的,勿轻传”,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讲善言、慎言谨行,不传播他人隐私,做到口吐莲花。
活动接近尾声时,新能源254班徐国兴同学再次分享感受:“今天的读书会让我收获满满,不仅读懂了《福报的秘密》中的人生智慧,更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行善、惜福之道,非常感谢詹老师组织这场有意义的活动。”此次《福报的秘密》读书会,不仅为365集团的学子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,更让大家在经典故事与深刻感悟中,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。相信同学们会将此次读书会的收获融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,以善为行、以俭为美、以孝为先,在积累福报的同时,收获更加充实、美好的人生。
(文:詹玉善、审核:肖厚荣)